朗斯是一個二十世紀初期因為開採煤礦而興盛的鄉下小城,城市裡除了當年礦工的集體住宅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商業活動。自從礦業停工、坑洞封閉之後,這個區域轉身變成超級蕭條、失業率超高的省份。羅浮宮的北館選擇蓋在朗斯煤礦第九號礦坑的舊址上,除了希望刺激當地經濟,更是為了提供這些被市場經濟拋棄的人民一個接觸文化的機會。
看得出來博物館周邊的老屋有得到政府補助(或是財團購得)重新整建,經濟活動正要復甦的跡象,但是大半的餐廳、商家還是奄奄一息。

可能是為了保留當地的景觀吧,從園外看去,只見一道長滿雜草的土牆,偶爾幾棵枝葉還未茂密的青少年樹,完全不能猜想園裏頭是什麼。
順著步道上坡以後迎面而來的是一片由水泥和草坪畫成的廣場。為什麼說是畫成的呢?穿過草坪的水泥步道一下子展開來,變成一片光滑無接縫的水泥廣場,就像是在吸水毛氈子上攤開了一張形狀不規則的宣紙。接下來草坪就變成了墨水,在水泥宣紙上畫下了圈圈、圓點等不規則的圖案,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感覺相當有詩意。
接著看到的是有如鋁箔屏風一樣的建築,這就是極簡風的羅浮宮啦!是由日本設計師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 SANAA 二人組所策劃的。

穿過 X 光安檢大門,挑高無隔間的迎賓大廳。
因為博物館定位的關係,只有一個常駐展(每過幾年從巴黎羅浮宮換來)、兩個臨時展和一個小劇場的空間,占地倒是挺大的。
時光之廊(常駐展場)規劃得相當特別, 一個長長的挑高大廳裡完全沒有隔間,沒有明顯的動線設計,唯一的指引是右側銀色霧面金屬牆上從西元前四千年開始一路展開到十九世紀中期的時間標記,以及屋樑下掛著的橫向掛板。


沒有隔間、動線設計的展場剛開始挺不習慣的,但是投入了以後才發現真是最好的欣賞方式:左右移動可以比較同一時期不同文化的美感、世界觀;前後移動則可以觀察到工藝、材料技術的進展。什麼時候人像從四肢僵直突破為重心前三後七;什麼時候開始只是純粹為了美感而雕塑;什麼時候繪畫出現有空見感的透視技法;什麼時候開始肩、面、眼神朝著不同的方向;玻璃、金屬、陶瓷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一下縱橫歐洲五千年,感覺非常的特別。

廢話少說,看展吧!
很有漫畫風格的古陶甕。

中東彩瓷,頗有中國詩人河邊飲酒的韻味。

星座天球。

義大利來的彩石鑲畫,做工超細緻!

衣服布料超寫實的大理石雕。(他是從來不洗澡,臭得跟馬廄一樣的黎塞留公爵。石像倒是白淨得很!)

中東某美鬍王。(感覺是 Bert 的祖先!)

展覽看完,要再次穿過展廳出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裡還是有動線設計的:同一個大廳裡,快步出場跟徐行欣賞的遊客竟然是不會交遇的。這種隱晦而又流暢的設計,真的讓人不得不佩服負責展場規劃的法國設計師 Adrien Gardère。
推薦!到年底免入場費,接受任意捐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